交通鋪就發展大道
今日中國,交通基礎設施水平領先世界、人流物流繁忙程度舉世罕見。
公路一通,蔬菜瓜果放上了廣大市民的餐桌,山鄉美景迎來了絡繹不絕的游客﹔鐵路一通,數以億噸的礦石煤炭、琳琅滿目的貨物商品在大江南北輾轉騰挪、晝夜不停﹔航路一通,五湖四海的商賈賓朋紛紛雲集華夏,志向遠大的中國企業昂首走向全球……“要致富,先修路!”中國人將從實踐中來的朴素道理反復運用到實踐中去,讓經濟大動脈越發強健、越發通暢。
新華社記者 劉海峰攝李學民攝
經濟要發展,交通須先行﹔民生得改善,交通來開路。新中國成立70年來,中國以執著篤定的意志、大刀闊斧的魄力推動交通事業大發展,也因此收獲了經濟社會闊步前行的澎湃動力。
70年交通巨變,背后有著一代代中國人的艱辛付出。從十萬筑路大軍在世界屋脊建成川藏、青藏公路,到2013年西藏墨脫公路通車、全國實現縣縣通公路﹔從上世紀50年代舉全國之力“拿下”武漢長江大橋,到在新世紀將全球近一半新建大跨度橋梁收入囊中……建設者們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,從追趕者躍升為領跑者,把一個個“不可能”變為現實。
一條條攀升的曲線見証著成長軌跡:到2018年末,全國鐵路營業總裡程達13.2萬公裡,比1949年增長5倍﹔公路總裡程達485萬公裡,是1949年的60倍﹔定期航班航線達4945條,是1950年的412.1倍﹔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達92.2億噸,是1949年的1390.6倍……
經濟要發展,交通須先行﹔民生得改善,交通來開路。新中國成立70年來,我們以執著篤定的意志、大刀闊斧的魄力推動交通事業大發展,也因此收獲了經濟社會闊步前行的澎湃動力
數據來源:交通運輸部、國家統計局
人們不禁感慨,70年滄桑巨變中,交通領域可能是進步最大、變化最明顯的領域之一。
24小時,約2000萬人次乘坐網約車,約1000萬人次騎行共享單車,交通新業態在中國煥發蓬勃生機﹔17趟中歐班列往返亞歐大陸,68萬箱國際集裝箱進出各大港口,繁忙物流讓中國與世界緊密相連。
曾幾何時,長久伴隨人們出行記憶的,是擁擠、緩慢、悶熱、一票難求的綠皮火車﹔如今,一次春運的鐵路發送量便達4億人次,超一半旅客選乘高鐵動車,短途出行有乘公交、搭地鐵、開汽車、打出租等多樣化選擇。
一頂頂驕人的桂冠彰顯著非凡實力:高鐵營業總裡程達3萬公裡,佔全球2/3﹔高速公路裡程達14.3萬公裡,高居世界第一﹔全球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,我國佔據7席﹔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超過4900公裡,又是世界第一。
中國交建集團供圖365天,高速公路新改建6000多公裡,高速鐵路增加4000多公裡,縱橫九州的發達路網一年年舒展延伸。
70年交通巨變,挺起了泱泱大國的發展骨架,鋪就起經濟騰飛的康庄大道。
70年交通巨變,離不開黨中央對交通建設的高度重視。新中國成立之初,我國將交通作為恢復生產、發展經濟的先手棋﹔改革開放后,通過放開市場、加強扶持、創新機制等舉措,交通基建突飛猛進、跨越發展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補短板、強筋骨,一個覆蓋海陸空、聯通全世界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呼之欲出。
曾幾何時,峽谷天塹橫亙面前,山鄉郊野閉塞難行,航道碼頭亟待整修﹔如今,一架架世界級橋梁穿山越海,一條條高速路農村路四通八達,一座座現代化港口向海而立,“五縱五橫”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。
圖③:上海港洋山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。 圖①:京津城際列車上,高鐵列車員微笑服務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9年09月11日 09 版)
(責編:李楓、曹昆)
撫今追昔,方覺來路之多艱。
雄關漫道真如鐵,而今邁步從頭越。展望未來,70年交通巨變積澱下的寶貴經驗和充足底氣,將持續激勵我們銳意進取、奮力邁向交通強國!
圖②:遼寧阜新至盤錦的高速公路。版式設計:汪哲平
70年交通巨變,改寫了神州大地的時空格局,裝點著億萬人的精彩人生。
天津居住、北京上班、一日往返,交通的提速拉近了空間、壓縮了時間,把京津冀、長三角等城市群變成了一座城﹔99.6%的鄉鎮、99.5%的建制村通上硬化路,交通的普惠讓億萬農民告別“晴天一身土、雨天一身泥”,迎來了“出門就有水泥路、抬腳就能上客車”的好日子。方便、快捷、舒適、溫暖的出行體驗,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“說走就走”,愜意擁抱絢爛廣闊的世界。
1分鐘,“復興號”列車疾行5.8公裡,首都國際機場迎送1.5個航班,快遞小哥收發9.6萬件快遞。